×

蜗牛式收储意欲何为?

收藏

   3月22日,11/12榨季第一批第四次收储如期进行,和前几次收储的情形比较相似,据传本次收储只进行了1个小时的时间便匆匆结束,成交只有2.3万吨左右,成交量创下本榨季历次收储以来的新低,而且各库点基本是以最高的到库结算价成交。四次收储总共只成交了29.1万吨,还剩余20.9万吨,收储的速度如同蜗牛在爬,市场交储的意愿严重不足,人们不禁要问,这种蜗牛式的收储到底意欲何为呢?糖市如此低迷是不是病了,如果是病,那又病入几何?卡罗拉不是医生,不会把脉,只能根据目前的客观现象来发出主观的疑问,以求抛砖引玉,等待真正高人的出现,进行合理的解析。

    现象:蜗牛式的收储过程

 

表1:本榨季历次收储各库点成交情况

     从本榨季前三次收储各库点的成交情况来看,市场对各个库点交储的积极性存在很大的区别,可谓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山东日照、广东湛江、海南儋州这三个位于产区的库点在本榨季第一次收储时便受到持糖厂商的热烈追捧,第一次收储便已经顺利收完了计划收储的数量。而四川德阳、山东青岛、广东小塘库这三个库点也比较受持糖厂商的青睐,在第一次收储时完成了大部分的收储任务,第二次收储时全部收完,究其原因,山东青岛、广东小塘库临近产区,价格较高便于企业交储,四川德阳库交储积极性高则是得益于其较高的到库结算价,与当地的现货价格相比有利可图。另外山东潍坊、山东泰安、福建漳州这三个库点在第一次收储时成交很少,不过在第二次收储时山东两个库点便全部收储完毕,漳州库点第三次收储也完成了收储任务,这与三个库点周边加工糖厂众多,交储条件便利的因素有关。

    不过产区库点也有例外,位于主产区广西的北海库、合浦库就是最好的例子,经过三次收储,北海库只收储了1.35万吨糖,只占该库收储计划的45%,合浦库累计收储1.26万吨糖,占该库收储计划的63%。这两个库点位于主产区,且6650元的最高到库结算价与当地现货报价相差无几,甚至还要高于现货报价,按理说应该能够激起厂商交储的积极性,但实际的收储情况却是事与愿违,说产区各糖厂看好后市也好,说糖厂采用拖的战术,以时间换空间也罢,当前持糖厂商交储意愿不强却是不争的事实。

    以上的还可以算是火焰,下面这些则是冰冷的海水,根据各次收储成交情况的统计,辽宁大连、河南新郑、安徽蚌埠、河南确山这四个库点在本榨季前三次收储过程中均是颗糖未进,而内蒙136处、天津库、河北廊坊、湖北滠口、江苏南通等库点则是象征性的成交了一小部分,厂商交储的意愿非常清淡。从这些库点的地理分布情况来看,各库点基本上位于销区,当前销区库存较少,交储意愿不足是一个主要的影响方面,另一方面,相对临近产区的库点而言,各销区库点的到库结算价标准相对较低,如河北廊坊、湖北滠口、安徽蚌埠等库点的到库价要明显低于当前库点当地的现货报价(如表2所示),吸引力自然也就下降了许多。另外,据传有部分库点对交糖时间的要求比较严格,部分库点还存在出入库不便利等情况,这也会限制持糖厂商交储的热情。

 

表2:第四次收储库点与现货价对比情况

 

    分析:收储遭遇冷落,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周四进行了本榨季第四次收储,据市场传闻,本次收储累计成交23100吨,其中湖南昭陵库12600吨全部成交,各库点最终的成交价基本为最高的到库结算价。成交数量越来越少,成交价均为最高到库价,这说明市场交储的意愿不足,就连最基本的竞价交易都没有,国家收储遭遇冷落的局面一目了然,再次尴尬收官,四次收储只成交了29.1万吨,与第一批50万吨的收储计划相去甚远。而按照收储通知的规定,尚未完成收储任务的20.9万吨计划将会继续挂牌交易,第五次交易的时间为4月12日。

    从收储成交的数量来看,显然市场各方对于交储的意愿并不积极,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即说明对交储的库点和价格不满意,也说明对后市看涨的信心仍然较足,不过本次收储竟然只成交了区区2.31万吨,导致第一批50万吨的收储计划迟迟不能完成,达不到缓解阶段性库存压力的要求,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收储表面利多实则利空,这也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影响:把握抛售高价库存的机会

    3月是糖市传统的淡季,从2月份以后,糖价始终不温不火,上涨乏力,又欲下不能,市场普遍认为,消费淡季、库存增加、价格下行压力增大和政策利多之间博弈,导致当前市场区间震荡,方向难觅。

    从收储的效果来看,6550元的收储基准价成为当前市场非常重要的政策底,但此价格并非成本底,要高出制糖生产成本一截,国家制定此价格的目的一是为了保证农民的利益,二是为了保证制糖企业的利益。当前正值甘蔗种植的时期,收储政策的发布和实施,无疑也给广大蔗农吃下了定心丸,有利于保护农民甘蔗种植的积极性,稳定甘蔗生产,另外由于最近两个榨季甘蔗收购价格水平较高,全国各地糖料种植面积有所增长,但受劳动力,成本,比较效益等因素影响,增长幅度有限,不过各产区步入新的增产周期却也是大概率的事件,这意味着持续高温的牛市行情也将逐步降温,整体大环境开始向着供应宽松的方向发展。

    消费方面,本榨季下游需求不旺也是事实,此前抱着惜售和涨价心理的部分厂商开始转变态度,积极寻求买方。另外据市场消息,某一线品牌的可乐继续增加淀粉糖的替代,从去年50%的比例提高到75%,食糖行业也需要重新思量需求变化的问题。再加上进口糖、走私糖的抢占,本榨季的国产食糖库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消化,在去库存化过程没有改观的情况下,显然无法有效的托起价格。另外,目前市场方向未明,场外资金不敢轻易入市,单靠政策利多题材的单打难以支撑市场,如果近期没有后续利多题材消息跟进的话,预计糖市仍难以摆脱弱势整理的格局。

    在国家有力地宏观调控下,目前国内通胀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CPI涨幅回落。以成本增加为主要推手的商品价格牛市也基本走到了尽头,后期供求关系或将成为主导商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当前糖市总体供应较为宽松,无论从总量上还是结构上,本榨季的供应都是近几年以来最好的一年。中长期我们需要跟踪未来市场的需求是否复苏,库存是否会下滑。如果需求没有得到好转,那么最终价格还将下跌,当前把握好抛售高价库存的机会,相信这也是明智的。

   

    GSMN声明:此文章为特约撰稿人提供,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业界资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未经广西糖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772--281744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pua
温馨提醒
尊敬的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建议您使用高版本浏览器来对网站进行查看。
一键下载放心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