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口逆势增长助力外贸

收藏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自动导引车在快速地运送货物。截至12月1日,山东港口2021年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155万标箱,提前超越去年全年3147万标箱,创历史新高。 张进刚摄(中经视觉)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形势持续向好。在外贸的带动下,我国货运港口表现异常亮眼,不仅率先全面复工复产,实现逆势增长,有力保障了“出口货物出得去,进口货物进得来”,而且港口自身发展也实现了飞跃,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有力支撑外贸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按人民币计价,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5.39万亿元,同比增长22%,比2019年同期增长24%,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进出口数据如此快速增长,必然要求港口集装箱相关的货运与之相匹配,否则没法完成这些货物的进出。”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表示。

  今年以来,港口克服了疫情影响,吞吐量继续增长,各种运输船舶来去如梭,集装箱频繁“迁徙”,推动了中国外贸量稳质升。从具体数值看,今年前10月,我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8.7亿吨,同比增长7.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5亿标箱,同比增长8.4%,两项数据指标均呈现积极向好态势。

  亮眼的数据,离不开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孙文剑指出,为了能尽快复工复产,今年5月,交通运输部修订印发了第六版《港口及其一线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因时因势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突出重点,做好外防输入工作,加强个人防护,港口一线从业人员疫苗接种率超过97%,高风险岗位人员实现疫苗应接尽接。与此同时,建立实施了常态化预约进闸机制,推广远程操纵作业和作业单证电子化,提升了疫情防控能力和作业效率。

  港口的高效运转也支撑了外贸正常进行,对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从疫情暴发至今年7月,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中,海运完成比例从疫情前的94.3%上升至94.8%。

  自动化升级效果显著

  10月17日,历时21个月建设的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正式投产运营。天津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褚斌介绍,这是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以全新模式为世界港口智能化升级和低碳发展提供了样本。

  全球现有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大多通过新建码头来实现,无法满足绝大多数传统码头自动化升级的需求。褚斌表示,天津港自2019年以来,逐步攻克全堆场轨道桥自动化升级改造、无人驾驶电动集卡车队规模化运行、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流程自动化升级改造技术,探索出传统港口自动化建设的中国方案。

  与传统码头相比,这个“智慧零碳”码头没有化石能源,全部用电,电力供应则全部来源于风电、光电,实现了能源消耗和生产环节的零碳。同时,码头工艺、流程、设备、建筑全方位实现低能耗,比传统自动化码头节能17%以上。

  据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6年3月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建成以来,上海洋山港四期、青岛前湾一期二期、天津五洲国际等多座新建或改造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含全自动化码头和堆场自动化码头)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10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并有7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建,已建和在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

  自动化码头的建设不仅提高了我国码头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更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疫情,对技术岗位的防疫和换班制度造成冲击,更加凸显了建设自动化码头的重要性。”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大山指出,应进一步加速推动自动化和智慧航运的建设,从本质上减少人感染,提高各类技术岗位人员的适应性,提高供应链的畅通、安全与经济高效水平。

  未来发展优势正集聚

  从当前实际运营情况看,我国自动化码头运行稳定,装卸效率逐步提升,运营情况良好,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以2017年12月开港运行的上海洋山港四期工程为例,该港口是世界上最大的自动化码头,投运第一年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1.36万标箱,2020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20万标箱,2021年有望突破570万标箱。青岛前湾自动化码头运营4年多来,多次刷新自己创造的装箱世界纪录,创造出平均作业效率36.2自然箱/小时,打破了最高作业效率43.8自然箱/小时的世界纪录,效率远超国外同类码头,多次荣获国际奖项。

  自动化码头的发展,不仅大幅提升了我国港口的技术水平,也为我国港口集聚了发展优势,积攒了发展动能,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

  优势来自于全链条关键技术的突破。“在消化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已全面掌握了自动化码头设计建造、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和运营管理全链条的关键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都是未来竞争的有力抓手。

  优势也来自于创新成果的大量运用。目前,我国已在码头总体布局、装卸工艺、智能化闸口、堆场协同、北斗及5G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创新成果:首创全场轨道吊“一键锚定”、机器人拆装扭锁系统等技术;结合各地实际探索了“顺岸布置”“U形布置”等全自动化码头布置新形式。今年投运的日照港石臼集装箱码头成为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码头……这些创新成果的应用,检验了港口的技术能力,为我国港口今后持续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

  为巩固优势,近年来交通运输部还组织编制并发布了全球首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设计规范》和《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指南》,形成了中国标准,大大提升了我国港口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目前,我国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技术和标准已走出国门,以色列海法港、阿布扎比哈里发港二期等自动化码头在总平面布置、装卸工艺等方面均采用了我国的技术标准。

  虽然发展势头良好,隐忧也不能忽视。专家表示,随着全球加工贸易重心向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转移,投资也跟随着产业发展进行了调整。我国沿海港口投资经过前几年的下降,港口能力适应性从疫情之前的适度超前,降至疫情后的基本适应。

  对此,贾大山建议,要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韧性;加速推动自动化码头和智慧物流建设,提高供应链安全可靠水平;强化相关监管举措,推动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齐 慧)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pua
温馨提醒
尊敬的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建议您使用高版本浏览器来对网站进行查看。
一键下载放心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