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四十年,更是一曲激昂奋进的创业乐章。回首往昔,孟连昌裕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一颗希望的种子,在糖业的沃土里生根发芽,一路披荆斩棘,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在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
孟连昌裕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昌裕糖业”),位于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这里土地肥沃、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为发展蔗糖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984年,孟连县委、县政府决定兴建“孟连白糖厂”(昌裕糖业前身),并将时任孟连县副县长的余寿昌派到糖厂指挥部任总指挥。
一路耕耘,一路收获。从1984年到2024年,昌裕糖业年入榨甘蔗从6万吨发展至101万吨,年产糖量从3700吨发展至13.67万吨,甘蔗原料面积发展至29.1万亩,涉及两个国家(中国和缅甸),其中国内涉及三个县(孟连县、西盟佤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受益蔗农2.1万户9万余人;现有员工505人、党员158人,有1个党委、7个党支部;涵盖西盟昌裕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昌裕物流有限公司、骏民糖业原料开发有限公司、昌裕加油站、昌裕商贸有限公司及普洱昌裕酒店。
一路走来,昌裕糖业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先后荣获“中国制糖行业十强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纳税100强”“国家糖业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产品质量优秀奖”等众多奖项。
如今已退休的厂长余寿昌,回顾这四十年,他说:“昌裕糖业有过风调雨顺种甘蔗、安全顺利制糖、糖价上涨的甜蜜,也有过经历灾害、糖市低迷、连年亏损濒临破产的坎坷,但昌裕糖业四十年专注种好甘蔗、做好糖的初心没有变。我们顶住了压力、拼搏前行,昌裕糖业未来也会越来越好。”
从无到有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80年代,祖国西南边陲,南垒河畔,建设的号角吹响,甘蔗地里踏歌而行,百姓踏上甜蜜事业新征程。
1984年10月26日,孟连白糖厂破土动工兴建;1986年1月9日,正式投入生产,日处理甘蔗500吨,附设4000升酒精生产线。第一个榨季入榨甘蔗3.56万吨、产糖3600多吨、实现利润2.5万元,基本达到孟连县委、县政府对孟连白糖厂当年建厂、当年基本吃饱、当年取得效益的要求。
1987年至1992年,孟连白糖厂进行了多次技术改革和扩建,生产规模达到每日3000吨。任职两届的孟连副县长、糖厂建设总指挥余寿昌调任孟连白糖厂厂长。
翻开余寿昌的工作笔记,文字间透露着孟连白糖厂过往的甜蜜与坎坷,他写道:“1991年,国家放开食糖经营,糖厂出现第一次亏损,在云南省亏损糖厂中排名第二位,甚至到了破产的边缘。我们必须通过改革,渡过这个危机。”
为求生存,孟连白糖厂实行了第一次大胆的改革,推行干部聘用制,对工人进行优化组合,改革取得实效,一年便扭亏为盈。
1996年,为适应生产能力需要,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厂长动员员工向农民承包荒山荒地,用于种植甘蔗,探索出一条联合开发种蔗的新路子,为孟连白糖厂建立了稳定的原料基地,也为孟连县成为全国糖料核心基地县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改革创新的浪潮中,一路欢歌。工人看到了希望,人心稳定下来了,工作积极性更高了。
然而,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制糖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全国100多家糖厂被迫关停,孟连白糖厂也同样受到了严重影响,出现连年亏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
孟连白糖厂始终秉承着信守承诺的发展理念,即便再困难,也要坚守不欠国家税收、不欠蔗农蔗款、不欠员工工资的“三不欠”承诺,在众多风险挑战中转危为安,既确保了产业的稳定性又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让山区群众种植甘蔗更为上心、更有信心。
“糖厂再难也把我们蔗农放在心上,信守承诺,帮我们抵御风险,带领我们增收致富,我还要接着种甘蔗。”孟连县娜允镇芒街村村民岩生从1983年开始种植甘蔗,一种就是四十多年,种植甘蔗也让岩生家从茅草房变成现在的小洋房。
从有到优
一路耕耘,跨越发展
2003年,“孟连白糖厂”改制更名为“孟连昌裕糖业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公司进行了换届选举,新董事长余静上任,公司从稳步前行迈向了开拓进取,从夯实基础迈向了勇攀高峰的新阶段,但信守承诺的发展理念,与专注种好“这一棵甘蔗”的发展定力却没有改变。
2020年和2021年,公司连续两年出糖率在云南省排第一位,2022年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成长”企业;2024年,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在孟连这样一个边境小城,糖业发展是如何实现领跑的?
余静用言语与行动给出了答案:“四十年来,我们最宝贵的发展经验就是诚信,对老百姓诚信,从不拖欠款项;对政府诚信,依法纳税;对银行诚信,没有一笔逾期;对员工诚信,从未拖欠工资。”十年来,余静和昌裕糖业的员工常常奔波于境内外蔗区,在蔗糖价格上升周期时并没有盲目扩张,而是与蔗农打成一片,把蔗农当成家人,用心服务好蔗农。
四十年来,无论市场怎样波动,昌裕糖业始终将“种好甘蔗”视作根本。在甘蔗品种方面不断钻研,推行“宿根甘蔗管理革命”以提升产量和糖分;在山地积极推广机耕作业,对田间管理精益求精以提高蔗农生产效率;为优化土壤,投资建设有机肥厂,把甘蔗渣、糖泥等制成有机肥,全部免费赠予蔗农……正因如此,四十年间昌裕糖业保证了充足的原料供应。
目前,昌裕糖业甘蔗原料面积发展至29.1万亩,蔗农达2.1万户9万余人,亩产值最高可达到5000元,成为山区群众“丢不得”的增收产业。
“科学的种植使甘蔗产量不断增加,老百姓种植甘蔗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今年我们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技改,来提升产能。”公司分管技术的副董事长孔召明说,昌裕糖业始终大力推行技术改革,提质增效、节能降耗,为企业创造效益。
每年8月至11月,走进昌裕糖业生产车间,都能看到技术工人在对设备进行检修的繁忙景象。
四十年来,昌裕糖业持续对设备提升改造,关闭产能落后的老生产线,改造扩大新生产线,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如今,压榨、动力、制炼等车间均采用了自动化操控系统,包装室实现自动化、机械化堆码。
昌裕糖业动力车间主任白绍伟在公司已工作36年,参与了公司无数次技改,他也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成长为技术骨干,并成为全国轻工行业系统劳动模范。他说:“车间改扩后生产能力、生产效率、生产质量都提高了,员工的劳动强度降低了。”
目前,昌裕糖业两条生产线达到了日处理甘蔗9000吨的生产规模,工业总产值达17.6亿元。此外,昌裕糖业投资3000万元建成白糖仓库1.5万平方米,仓储能力达到10万吨。
“现在我们一年的销售量达到了13.67万吨,销售额为8.4亿元,纳税6289万元。我们生产的‘龙血树牌’白砂糖,品好质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远销全国各地。”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杨明介绍。
从优到强
逐梦前行,累累硕果
一路走来,昌裕糖业在风雨中前行与坚守,土地里甘蔗飘香,工厂里机器轰鸣,群众脸上幸福洋溢,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
扎根边境,兴边富民。在党建的引领下,昌裕糖业将党建与精准帮扶深度融合,加大蔗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做到“甘蔗种到哪里,道路就修到哪里”。截至2023年底,公司修建蔗区道路共1.4万余公里,修建桥涵50余座,修复乡村道路8000余公里,扩建蔗区道路1200余公里,累计无偿投入资金达9200余万元。
制定甘蔗产业扶持政策,为蔗农提供甘蔗种植、管理、采收等培训服务,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芒街村甘蔗种植户岩刚说:“昌裕糖业不仅为我们修路,提供好的品种,还免费提供有机肥、地膜。我们通过种植甘蔗,实现了增收致富。”2023年,昌裕糖业无偿扶持蔗农生产资料达1694万元,有偿扶持资金达7868万元。2023/2024年榨季实现蔗农创收4.55亿元。
对外贸易,助力发展口岸经济。2006年8月,昌裕糖业响应国家号召,走出国门,开展替代种植业务,无偿投资、修建道路桥梁,对蔗农以同等政策价格收购甘蔗原料,以对外贸易促进中缅经济发展。从2006年到2023年,替代种植甘蔗面积从0发展至13.67万亩,贸易总量累计达292万吨,农业产值累计达13亿元。截至2024年8月,昌裕糖业合计无偿投入资金6411.75万元,累计修建道路1500多公里、桥梁3座。
疫情期间,境外甘蔗面临无法正常运至糖厂、从砍收到入榨周期延长等重重挑战,公司董事长将办公室前移至口岸,在一线指挥协调,派驻专人到境外进行指导并延长收购期至7月且保持原价,兑现了“不把一根甘蔗留在地里”的承诺。公司虽然承受了8000万元损失,却彰显了责任与担当,赢得了境外蔗农的信赖。
与此同时,公司为孟连县、西盟县及境外地区捐赠了300万元防疫资金和300余万元的消毒酒精及其他疫情防控物资,员工化身为志愿者,在最艰难的时刻依然守住了初心,担当起使命。2022年12月,昌裕糖业荣获“2022年度孟连县强边固防先进集体”。
用真心关爱员工,以真情凝聚群力。公司深知员工是发展的根基,始终关注员工成长,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昌裕糖业办公室副主任张永玲从走出校门便踏入厂门,一干就是35年。这些年来,她不遗余力地为员工家庭提供支持,如为员工子女安排校车服务、协助申请廉租房、管理助学金的统计与发放、组织员工子女的体检等。她的这些努力极大地减轻了员工的后顾之忧,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她感慨道:“公司对员工关怀备至,给予我们家一般的温暖,令人无比感动。”
“2008年,公司收购了西盟糖厂后,为我们补缴了五险一金,提供了廉租房,我们的工作条件改善了,工资提高了,各项福利也越来越好。”西盟昌裕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小娜嘎说。
截至目前,昌裕糖业为员工争取到180套廉租房,有效解决了员工住房紧张的问题,并为70名员工子女和25名残疾人解决就业难题。同时,为升入高等院校的员工子女累计发放助学金258.7万元,定期开展员工健康体检工作,优先为退伍军人安置工作,并在每年节日慰问老党员、退役军人和困难员工。
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新目标,奋进正当时。未来,昌裕糖业全体干部员工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公司董事会提出的“15211”工程计划目标,团结一心、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为实现公司宏伟发展规划目标而共同奋斗,为中国糖业的巩固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本版图片由普洱市融媒体中心、昌裕糖业提供)
热线:4006-230057
信息:0772-3023699
商城:0772-3023997